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產業遺產】煤鄉漫步─期初小旅行

    刻意排了一個周休三日的課表,趁著東北季風還沒擾亂這晴朗的天氣,去拜訪了一直想去的猴硐。這次不為貓,也不為硬紙車票,只想好好見證煤鄉曾擁有的歷史。

    猴硐自日治時代便有開採煤礦的產業,一直到民國5、60年代達到最高峰。如今那已如廢墟、廣大的整煤場遺跡說明了瑞三礦業當年的繁榮。昔日,載滿煤礦的台車從深達幾百公尺的礦坑中駛出,沿著雄偉的瑞三大橋跨越溪谷,在整煤場經過分級篩選後送上台鐵煤斗車運往各地。曾經外來人口達到幾千人,實在很難想像,這個沒有觀光客便十分寧靜的小鎮也有這麼熱鬧的日子。
地標─瑞三大橋
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這一天,只有大約不到20人和我在同一站下車,而又大多是散客,街道顯得比假日冷清許多。突然覺得,自己似乎已忘了這種感覺,在瑞芳、平溪爆紅之前,這裡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那樣純樸的山中小城。反倒是一旁的貓商店顯得格格不入,總覺得他在這裡很奇怪。

    慢慢沿著河散步,陽光燦爛,乾淨的藍天偶爾飄來的白雲,真是幸運能遇到東北角難得的好天氣!寧靜的溪谷裡僅有不時傳來火車壓過鐵軌的聲響,似乎這裡已被世界遺忘(雖然是暫時的)。爬上山坡,尋找猴硐神社,沒想到除了兩座鳥居及兩個石燈籠已甚麼都不剩了。從山坡上俯瞰,我試圖從公路及鐵軌配置中尋找一點日治時代舊宜蘭線鐵路的的線索,但在歷經民國50年代的煤廠、車站擴建及鐵路雙線電氣化,以前車站前的舊市街早已因車站擴建而遷走了,使得這些動作似乎都是徒勞無功。不知道新北市政府在瘋狂向日韓推銷的同時,知不知道這裡到底還剩下多少日本人的足跡?
難得一見的木造鳥居

    走過整煤廠、內店仔、柴油車庫及烘沙室,最後來到以前的礦工浴室。裏頭陳列著以前礦工們工作時的照片,看了不禁為他們心疼。每天出門工作都要擔心會不會挖到天然氣層而晚上回不了家,工作結束後卻也弄得全身黑,也因礦場悶熱使工人們往往不戴上防塵口罩最後染上矽肺病。付出了這麼多,資方待遇卻也很差,不但薪資低到連懷孕婦女都要進礦場工作(直到1964年後才不准女性進礦坑,而在整煤場幫忙篩選),連員工宿舍都只有幾片塌塌米大但卻是一戶人家的生活空間。而最後,晚年矽肺病發作,礦場也關了,資方賺夠錢就走了,只留下這些遺跡控訴這段不人道的歷史。
礦工圖像
每一扇窗,都代表著每一戶人家的生活
    每次經過猴硐車站的時候,總會看到在整煤場遺跡上斗大的「國裕煤產」四個大字,但一直以為是這間公司的名字。今天才意識到,不對!這間公司應該是瑞三礦業才對!再仔細端詳才發現我讀反了,應該是「產煤裕國」才對。唉~可惜當時的人沒有識破這天大的謊言(或說為了討生活也沒多想),在看過礦工的辛酸血淚史後,才真的覺得這些標語真是格外諷刺。真的"裕國"了嗎?還是錢根本就進了資本家的口袋,百姓根本無法共享這些果實?

裕國?還是裕黨?

    此行也算是收穫不少,不但得以深入探索這個地方,也見識不少規畫單位的展示方式。整個園區以最低密度的開發,盡量保持建物及器具原貌讓他們自己說故事,相對台北市政府花大把銀子把建築物裡面的東西搬空做完全沒內容的文創園區,真的相當佩服與肯定當地文史團體的用心。除了希望未來台北機廠也能像猴硐這麼充滿故事外,也希望這不是最後一次跑出來的星期四!
懷舊的老房子,據說也是當地特有的建築方式
希望以後星期四不要陷入報告與作業的黑洞中O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