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告別時光】最後的運油鐵道─中油北埔油庫支線最終運轉(2015.4.29)

(2017.6.21更新)
兩年過去了,台鐵的供油廠商還是由台塑拿下。或許是中油不想在等下一個兩年了,今天這輛橘藍相間的調車機就在台鐵的柴電機車牽引下,以8063次回送蘇澳新站。根據消息指出,這輛調車機預計將被載到羅東進行展示,再也不會回到路線上。同時也宣告中油北埔油庫支線正式走入歷史,那天老司機員帥氣的駕駛畫面,再也回不去了!

-------------------------------------------------------------------------------------------------------------------
最近不只鐵道迷,就連各大媒體都討論得沸沸揚揚的中油北埔油庫線,一直以來是台鐵的重要供油點。未來兩年,台鐵的柴油將改由台塑供應,這也意外使得全台僅存的運油專用線走入歷史,成為近年繼林口線之後又一條將消失的產業鐵道,從此以後要再看到油罐火車趴趴走可是難上加難了。



這條支線起於北埔火車站,全長約1.4公里,終點是位在花蓮空軍基地附近的中油油庫。這條鐵道支線及油庫附近生態環境良好,綠樹蓊鬱,有如一條綠色隧道,據油庫人員說以前還曾有山豬、山羌、猴子闖入過。自然生態豐富,連花東特產小黑蚊也特別多,雖然已穿長袖,手掌還是被叮得一堆紅點點。而因為鄰近空軍基地,所以這個油庫也供應空軍戰機用油,當然戰機飛過的聲音不絕於耳。不過涉及國防機密,看到戰機也不要手癢亂拍啊。

北迴線與支線的分歧點 
終點的油庫鐵道門
這一天,中油為這輛服務多年的運油小火車舉行畢業典禮,也為這輛火車頒發文化資產證明,展現中油對於保存文化資產的決心。這輛火車是在1997年購入,起初服務於桃園煉油廠,但因為林口線停駛而轉而到北埔服務。而油庫內,除了今天畢業的橘藍相間的調車機,還有一輛藍白相間的調車機,是在北埔服務的前一代車型,但因機械因素於2010年停用至今。
說到文化資產,最近洪致文老師經過考證發現,那些有長有短的的油罐車,較長、編為30L3000型的台鐵油罐車是以前空軍專用的呢,但因機場支線陸續停駛,這些以前的P35GT3000型油罐車就改入台鐵車籍成為30L3000型。




前一代的調車機
30L3000型油罐車,明顯比下圖的一般油罐車長 

這條最後的運油鐵道停駛,也象徵著台鐵油運時代的結束,從此之後僅剩水泥、砂石、貨櫃等產業及軍用車輛還會再使用鐵路運輸。以下就多為這條鐵道留下多一些紀錄。


第一趟出廠單機,準備拉回停在北埔車站的空油罐。 


頗有綠色隧道的感覺 
穿梭林間 
第一趟回廠空罐列。


已經被大家拍到爛掉的點,列車通過須美基溪橋
 廠內調車作業,將分屬台鐵與中油的油罐分開放置。




 第二趟出廠空罐列,將台鐵的空罐子拉回北埔車站放置,接著在單機返回,便暫時結束了中油調車機的任務。



老司機員開放我們上車看,一旁的日曆也就永遠停在這一天了。希望中油能好好照顧他,兩年後能在回到鐵道上服務。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小而美的輕便鐵道─烏來台車

期中考周的忙裡偷閒,搭著公車到好久沒去的烏來走走,此次順便去找一般人大都遺忘的烏來台車線。昔日的烏來除了溫泉觀光,也是伐木重鎮。以往山上砍下來的木材都放在台車上,再由人力運下山。當時的台車線可從信賢村直通新店,亦有從中間岔出的支線,最後到新店後再由台鐵新店線進行轉運。台車除了運材,也載運觀光客,甚至以前許多政要來到烏來都會坐呢。可惜的是因林業政策改變,加上公路開通,僅剩下烏來老街到烏來瀑布這段1.5公里的台車線留做觀光之用。

爬上長長的階梯來到烏來台車站。現在的台車已較以往舒適很多,也不再用人力了,看起來是變得頗為新穎。據說以前不是像現在一樣的雙線鐵路,遇到會車時還要請客人先下車,將台車搬離軌道,等來車過了之後在搬回去。但因遊客多的時候效率變差,所以在1960年代觀光化後就改為雙線。而為了方便列車掉頭,在終端站都設有迴轉線,可讓列車繞一圈後轉換方向。


烏來站的調頭線 
烏來站 

仔細觀察也可以發現,烏來台車可是比林鐵或糖鐵還要來的迷你呢。這類輕便鐵道通常有鋪設快、成本低的優點,但相對的載重或路線標準也較差,而且通常軌距也短,以烏來台車來說只有545mm,比一般五分仔車的762mm還短,這也是台車比一般五分仔車還迷你的原因。

回程車,鐵道旁緊鄰著民宅 
駕駛台看起來也頗為簡單 
單程車票票價是50元,大概5~10分鐘就可到達瀑布站,一下車就可看到遠近馳名的烏來瀑布。因為這一站的腹地有限,所以其迴轉線很特殊的是建成山洞的形式。而瀑布站的售票處旁就是台車博物館,裡頭展示著以前的老師傅與台車工人捐出的文物,像是舊的伐木工具和舊照片等等。


火車進山洞(?) 

另類軌道!? 雲仙樂園的纜車 
台車博物館 
連貓都很愜意
接下來就一路拍回去。除了台車的引擎聲,亦有鳥兒作伴,新鮮的空氣也很舒服。沿途也經過幾個重要的文史地標。左手邊靠近台車道的山崖上還留有南勢吊橋的橋柱,以前台車線在此岔出支線過河到對岸的林場。而對岸就是日治時期新店溪流域的四座水力發電廠之一的烏來電廠。



南勢吊橋的橋柱 
烏來電廠 

接著沿鐵道邊民宅去找車庫,在拍車的時候剛好遇到一位阿伯。他叫做朱鴻基,是現在唯一還在的人力台車工人,已經八十幾歲了,大概看我在拍車所以就跟我聊了一下。聊了以後才知道,林務局之前出的那本《烏來台車時光旅行》裡頭的照片大都出自他,而台車博物館開幕的時候,朱阿伯也依照原本人力台車的設計自己做一個給博物館。最後他很熱心的帶我去看他的車寮仔,還一邊說這棟房子也是他自己造的。裡頭還有許多他要留給林務局給後代看的寶貝,牆上還掛著一把日治時代留下來的伐木工具,現在都已經找不到了。真覺得這位阿伯是一部活歷史,因為他留下的許許多多的資料,我今天才能知道這麼多烏來的歷史。幸好有遇到他,不然我可能拍拍車、泡泡腳就走了。



阿伯的車仔寮(也就是工寮)
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骨董 

阿伯的台車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濱海鐵道─深澳線八斗子站

深澳線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金瓜石線,是屬於輕便鐵道之一的礦業鐵道,用於載運基隆沿海礦坑的煤礦、金礦等等。而後在1965年,台鐵改建原有路線,且改從八斗子附近拐了個大彎,向瑞芳前進,是為深澳線。台鐵深澳線除了兼辦客運服務外,主要的建設目的是供應深澳火力發電廠所需的燃煤,所以早期從台中龍井煤場出發的煤列除了運送至林口火力電廠外,也有班次行駛至深澳電廠。但深澳電廠於2007年除役,深澳線也隨之停駛。

已經被夷為平地的深澳電廠
去年因海科館啟用,所以台鐵又再次將深澳線復駛4.2公里,並新設海科館車站,作為海科館的聯外交通路線之一。雖然去年媒體不斷炒作這條鐵路號稱台鐵最美支線,但我相信實際搭乘過的人都對這條鐵路大失所望,因為復駛區段完全看不到海景。所以在部分民代要求下,台鐵也開始規劃再復駛400公尺至以前深澳線上的八斗子車站。

可是呢,雖然現在的八斗子站不開放載客,但台鐵的支線柴客車早就天天到那裡去報到啦。原因是柴客車常常得在海科館怠速10~30分鐘以上,噪音讓附近居民不堪其擾,所以行駛至終點站後,柴客車會再往前行駛至八斗子站,等開車時間將近再駛入海科館站,使得海濱列車提早再現。所以這次就趁著難得的晴天,到八斗子一探究竟。

早上搭4018次區間快到瑞芳站,在下班4713次來之前,剛好可以拍278和280次太魯閣號來恢復攝影手感。中間從深澳線回瑞芳的4716次也進站,剛好讓我捕捉到現在幹線都看不到的路牌交接。尤其還不是車長走下來交的,是由司機員交的畫面就特別有感覺。
不仔細看的話還蠻像自強號的交接XD
4018次區間快
280次太魯閣
到海科館後,列車隨即駛入一號隧道,續往八斗子前進。我也沿著台二線公路來到八斗子站。八斗子站現況僅有一座低矮、由水泥角礫岩組成的月台,但由於路基比公路還高,所以展望相當良好。
4713B停靠八斗子站 
鐵路的路基比公路還高 
八斗子站現況 
客車折返點的指示牌,遠方是基隆山
如果說哪一段鐵路離海最近,拍火車還要看潮汐的話,一定就是這了。看好潮汐與風浪預報的話,還可下到潮間帶看火車或看生態(當然,一定要先看海象預報以策安全)。細看這裡的砂岩,還有各式各樣的風化紋蜿蜒於岩石上,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巧妙工藝。湛藍的海面與白色的浪花,能隨時看到這樣的景色真可是我們這個海島國家得天獨厚的地方啊!

美麗的風化紋



聽說三月的時候,台鐵已經對八斗子車站改善工程進行發包,預計四月底就要開工。屆時可能計畫在車站的靠海側興建新月台,到時候從海上看支線列車一定會被月台擋住。如果月台能夠像多良那樣有特色就算了,但依照台鐵最近.......。我還是不要多說太多好了。總之,如果擔心到時八斗子站「風華再現」少了玉字邊的話,就趕快去記錄吧!

延伸閱讀:鐵道情報No.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