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告別時光】桃園立體化序幕─桃園站切換前夕

筆者從小就住在桃園的隔壁,也因此常常被當成桃園來的,當時對桃園的印象就是一個百貨公司林立的地方,畢竟一個車站前面有兩間百貨公司也算少見。然而平實又簡單的方塊狀站房,很難想像這樣的桃園站每天竟也承載了超過30000人次的旅客。


上班時間的通勤人潮
歷經百年的都市發展,除了本地工業發展,桃園亦成為台北都會區的一部份,使得車站每天都有大量通勤族流動著,也讓站前圓環的聯外街道顯得狹小許多,這恐怕當初的政府都沒想到的吧。桃園站不論內外,很明顯都不敷使用,加上桃園段平交道眾多,因此有了桃園鐵路立體化的政策。為了騰出施工空間,桃園站將在7/25夜間切換至臨時站,舊桃園站也將走入歷史。
新的臨時站將在7/26啟用
原先計畫桃園鐵路採高架方式進行立體化,但因新上任的鄭市長堅持地下化而使得計畫還充滿許多變數。但不論是高架或地下,筆者認為站前的交通問題反而急迫許多,不但街道狹窄,圓環的滯留性車流也干擾了周邊交通順暢,如何改善桃園的通勤環境是政府在施政時也需要考量的。但無論臨時站會臨時多久,還是要和這座服務超過五十年的站房說再見了!

7/24列車紀錄
百貨公司是我對桃園的第一印象(1208次)
282次普悠瑪通過 
126次
頗像普通車的6901次
PP莒光XD(7021次貨列)
129次
273次太魯閣通過 
521次莒光
125次
難得的彩繪車(1228) v.s 1203
 1022 v.s. 1187



P.S.桃園站的歷史恐怕不能只提通勤而已,還記得三年前停駛的林口線亦撐起了桃園的工業運輸的任務。林口線當年即是因臨時站興建工程而不得不停駛,這段記憶想來,亦是桃園站的一部份呢。再見最後的運煤鐵道─林口線